冲天,那段鲜为人知的中日空军对战史。
在人类征战的历史中,
从来没有这么多人对这么少人,
亏欠这么深的恩情。
你所知道的台湾 不知道的台湾
那段鲜为人知的中日空军对战史
■ ■ ■
“
曾经,有那么一群年轻人,每一次起飞都可能永别,每一次落地都必须感谢上苍。他们战斗在云霄,胜败一瞬间。
他们在人类最大的战争当中成长,别无选择。因此他们对飞行的热爱,对天空的憧憬,还有那些国仇家恨,纵横捭阖,儿女情长,都必须化作命运的音符,飘扬在云间。
”
今天,Mr.Ben为大家带来的是由台湾团队拍摄的纪录片《冲天》,讲述中国抗日史上第一代战斗机飞行员的故事,以及,他们身后那段鲜为人知的中日空军对战史。
这部电影,这段历史,让我泣不成声。
Chap. 1 不该忘却的纪念
曾经,有这么一座航空学校,入门处的校训如此醒目:我们的身体、飞机和炸弹,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。
纵观全球,再也没有第二所航空学校,会有这样的标语。这是日军入侵东北三省两年后,中华民族在面对敌人逼近时,所发出的怒吼。
1932年,为了应对可能爆发的中日全面战争,国民政府在杭州笕桥成立了中央航空学校(笕桥航校),培育第一代飞行官员。
直到1945年抗战结束,总共有十六期毕业生1700人冲天参战,击落日军敌机超过1200架,阵亡人数将近1000名,平均年龄23岁。
他们之中不乏精英分子,有的是航海学校和航空学校的双料毕业生,有的是海外归侨,有的出身名门望族,有的毕业于顶尖学府。面对装备更为精良的日本战机,以每5个飞行员的生命代价,换取对方6架飞机,战果可谓非凡,代价可谓惨重。
但正是这些蓝天精英,用自己生命和信仰,拖延了日军对我中华大地的疯狂碾压,让日军“三个月全面占领中国”的叫嚣幻想化为泡影。
他们是不该被遗忘的人。
Chap. 2 要么亡国,要么玩命
中日抗战初期,国民政府空军主力战机是霍克-3双翼机。霍克-3劣势十分明显:速度慢、难驾驭,唯一配对的战术就是“缠斗式”打法。
◎ 中国空军霍克-3双翼机
就算是霍克-3,当时国民政府空军全部家当加起来也只有300架不到,打下1架少1架。日军可用飞机多达2000余架,而日本强大的军事工业可以保证战机源源不断的生产。
当时日军刚刚研制出的96式单翼战斗机,战术上就是专门用来针对缠斗机,时速快,以快打慢,打完就跑。
◎ 日本空军96式舰载机
300 VS 2000,老式双翼机VS新式单翼机。这近乎是一场毫无胜算的空中对决。
1937年7月7日,卢沟桥事件爆发,蒋介石对日全面宣战。出于对中国空军的藐视,8月14日(淞沪会战爆发第二天),日军18架轰炸机在无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,由台北松山机场起飞,意图轰炸大陆沿海机场。
其中9架轰炸机,直扑杭州笕桥机场。中国空军第4大队在大队长高志航的率领下,驾驶霍克-3战斗机腾空迎战,充分运用缠斗机特性以及云层特点,占据有利位置展开攻击。
「814空战」中,日军轰炸机被击落2架,重伤2架,轻伤2架,这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空军首场胜利,后来这一天被定为「空军节」。
◎ 中国第一代空军精英
「814空战」极大鼓舞了当时中国军民抗战士气,但是在接下来的对战中,中国空军的装备劣势开始展现。
8月17日,航校六期学员阎海文执行轰炸任务,战机被击落后跳伞误入日军阵地。这个曾在航校史上创下打地靶满分记录的小伙,以随身手枪反击包围他的日军,高喊“中国无被俘空军”,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,年仅21岁。
8月19日,航校三期学员沈崇诲在攻击日本船舰时,战机受损。在已无法顺利返航的情况下,他加踩下油门冲向日本军舰。这位被誉为中日空战中的“自杀式袭击第一人”,刚刚从清华大学毕业,年仅25岁。
如此荡气回肠的事迹,在那个年代的华夏天空反复上演。
中国空军飞行员壮烈赴死的精神,极大震撼了日军,并为之感佩。当时大阪《每日新闻》特派员木村毅发回日本国内的报道这样描述:
“中国已非昔日之中国”。
仅在抗战初期,中国空军的霍克-3双翼机已是消耗殆尽。尽管有苏联援助的伊15(双翼战斗机)、伊16(单翼战斗机)陆续装备,但面对当时“世界上最优秀的”零式战斗机,硬件劣势差了不只一个量级。
◎ 日本空军零式舰载机
在航校七期学员徐华江的口述录音里,这样回忆与零式的交锋:
“上空五分钟左右,我的滑油箱被打漏了。我想脱离开,刚脱离日本又追着打,想走也没办法,不想走也没办法 。”
尽管被吊打,徐华江也在空中捱到发动机毁损才采取迫降。追击他的日机飞行员三上一禧后来这样回忆:
“我看到中国空军一直顽强打到空中停车才坠落下去,真是吃惊。”
装备不如人,要想不亡国,你只能拿命换。
Chap. 3 信仰 勇气 荣耀 长情
任何伤亡代价对于战争,最后只会是冰冷的数字。从战争纪录片的角度来说,容易将战争中的个体行为,描述成为冰冷的战斗机器。
而《冲天》则展现了一群真实的战士。在云端,他们以赴死的决心对抗敌机;在地面,他们则是有血有肉,并具有情趣的年轻人。
㉧ 高志航,航校教官(1907年生,辽宁人)
高志航是中国空军教导副总队长,后世同时被中国人、日本人交口传颂为“空军战神”。
身为中国空军的领军人物,每次给学员上飞行课通过自家上空时,他都会带着学生们玩低飞后爬升。不是为了耍酷,这是他和女儿约定的小秘密。
◎ 高志航女儿高友良
㉧ 刘粹刚,航校二期(1913年生,辽宁人)
刘粹刚是航校二期驱逐科尖子生,空中射击命中率高达九成,与教官高志航并列前茅。东北三省沦陷以后,他学习特别卖力,一心想着要早日夺回乡土。
你想不到的是,这个一心要收复故土的东北小伙,竟然还是个情种。有一天,他在火车上邂逅了一位名叫许希麟的姑娘。在给她的情书中,爱意款款,铁汉柔情:
一开始姑娘没有理会,于是刘粹刚没事就开着战机去人家屋顶上转悠,做各种特技表演,还探出头来挥手打招呼。
没想到的是,未来的丈母娘先发话了:
“一定是那位姓刘的年轻人,飞得这样低,好猛好险。又做特技给我看,电线震得抖动,你就和他通信做朋友吧。”
3年后,许希麟突破旧有观念束缚,以及空军关于结婚年龄28岁的限定,成为刘粹刚的妻子。
1937年10月,刘粹刚在执行任务时撞机牺牲。为继承丈夫遗志,同年12月,许希麟在昆明创办粹刚小学,专门收容和教育空军子弟。
㉧ 陈炳靖,航校十二期(1918年生,福建人)
96岁高龄的陈炳靖在接受采访时说,他的人生选择,本就是年轻人的“冲动”。
1937年他刚从航海学校毕业,原本和同学到上海去搭船,结果碰上淞沪战役。当时的日本军机对市民进行轰炸,老人儿童无一幸免。
他对同学说:“不行,我们一定要去考空军,要飞上天,抵抗敌人。”结果一行人只有他真的跑去念了航校。
陈炳靖说,因为抱着去死的心,甚至恋爱都不敢谈。因为良心告诉他,不能害了其他女孩。
面对死亡,飞行员们也历过内心的恐惧和挣扎。但在面对死亡的那一瞬间,相信他们都已参悟,或者,已经和生死达成和解。
㉧ 李继贤,航校十六期(1913年生,江苏人)
2014年,以102岁高龄李继贤老先生接受采访。关于飞行员的生死,他这样描述:
“回不来就不要回来了,回得来就回来了,就是这样。”
◎ 2015年8月,李继贤老先生离世
㉧ 张大飞,航校十二期(1918年生,辽宁人)
张大飞在牺牲前,日记中这么写道:
“我现在休假也去喝酒、去跳舞了;我活了26岁,这些人生滋味以前没尝过。3天前,最后的好友晚上没有回航,我知道下一个就轮到我了。我祷告,我沉思,内心觉得平静。”
他们是一群被迫修行的年轻人,他们虽有着外界看来貌似光彩的身份,但在天空,他们是孤独的。击落敌机或被敌机追击、围攻,成功逃脱或是战死沙场,无论怎样的过程和结果,都必须是一人承受。
正如汤卜生《一个飞行员的自述》里说的:
等我们安全地回到机场,和人们谈到了几乎失去生命的经过,是没人可体验到的。因为生命是这样的东西,已经失去了,没人能知道它,没有失去的,也没人会体验它。
这是一个人,面对死亡时的孤寂。
Chap 4. 林徽因,半生的创痛
提到林徽因,多半会联想到这样的关键词:才女,建筑学者,以及与徐志摩的情事。
而影片也为我们带来了林徽因的另一面,以及一家人与中央航校学员的一段不为人知的渊源和往事。
1937年底,北平、天津、上海、南京、杭州陆续沦陷,中央航校也往昆明撤退。成千上万老百姓被迫离开家园,在自己国土上逃难,其中就包括知名学者梁思成和林徽因一家。
一路南下奔波3000多公里,他们终于来到昆明郊外,此时,林徽因的肺病爆发。在找寻旅馆投宿的途中,梁思成被一阵优美的小提琴声所吸引。循声而寻,他们在一家小旅馆邂逅了航校七期的五六个学生。
因为林徽因的三弟林恒同是航校第十期学员,梁思成一家人和这群年轻人的关系一下子变得十分亲密,就好像是自己的弟弟一样。
◎ 林徽因之女 梁再冰
1938年2月,这几个背井离乡的年轻飞行员航校七期毕业,邀请梁思成和林徽因作为「荣誉家长」出席毕业典礼。当时的梁思成和林徽因,无法预知「荣誉家长」这一特殊荣耀,未来将背负何种创痛。
不久后,这群匆匆邂逅的飞行员开始有人阵亡。第一位牺牲的是陈桂民,广东人,因为在后方没有亲属,所以部队将他的遗物寄给了「荣誉家长」,包括一些日记、信件和照片。
据林徽因儿子梁从诫回忆,林徽因捧着他的遗物泣不成声。
随后牺牲的一位,叫做叶鹏飞,也是广东人。再接下来,当时在昆明旅馆拉小提琴的黄栋权也牺牲了,他的遗物也寄到。此时正值林徽因肺病复发,卧病不起,她常常一遍遍翻看这些年轻人的信件和照片,悲不自胜。
更沉重的打击传来,刚从航校十期毕业的三弟林恒,也在成都上空阵亡了。然而,这样的噩耗并没有停止。1944年,已是少校军衔的林耀,在衡阳保卫战(抗日战争中最为惨烈的一场城市保卫战)中牺牲,他的阵亡通知书,同样寄到了梁思成与林徽因的手中。
至此,梁思成与林徽因所认识的二十几位航校飞行员,全部阵亡。
这样的离别方式过于残酷,给林徽因带来了深重的创伤。她怀着难言的悲哀,在病床上写下长诗《哭三弟恒》。此时,距林恒牺牲已经三年,她悼念的,显然不只是胞弟一人。
Chap. 5 为了谁?
纪录片《冲天》为抗战胜利七十周年而作,由台湾纪录片导演张钊维执导,金士杰担任旁白,剧中部分真实人物角色配音还原,则由张艾嘉、贾静雯、蔡灿得等人担任。
值得一提的是,金士杰与张艾嘉两人的父亲本身就是国民空军。
影片制作周期17个月,采访了两岸三地近40位还在世的空军飞行员及眷属,整理了大量采访素材、口述、历史资料,并采用动画手段对缺失战争场景进行还原。
2015年12月在台湾上映时,台湾年轻人几乎无人问津,没有溅起一点水花。面对这样的反应,导演张钊维这样回答:
“我知道现在台湾社会的氛围,对和大陆有关的历史不那么感兴趣。其实,我刚开始的时候,最想做给大陆看,想告诉他们‘这场战争实际上是这样的’。”
◎ 林徽因之女梁再冰与导演张钊维
“我并不想谈国民政府空军的建军史,我想让更多人对空军飞行员和他们的眷属有一个深刻的了解。在我看来,空军飞行员是一群被迫修行的年轻人。”
这是一部属于全体中国人的纪录片,这段历史如果不被还原,不拍出来,那么真的是一种巨大的遗憾。
目前,《冲天》在大陆仍然没有上映计划。但是,相比影院里那些天天轮转的小鲜肉或一星烂片,我相信,《冲天》将会在大陆年轻人心中激荡起巨大的水花。
那是一个螺旋桨称霸天空的年代;一个可以眼睁睁看到对手表情的年代;一个可以开着飞机追女友的年代;更是一个优雅与速度同样重要的年代。
当我们仰望和平天空的灿烂焰火,更不该忘记那批随时准备为国冲天赴死的年轻人。
最后,以丘吉尔对英国皇家空军说的那句名言,作为本文结语:
“在人类征战的历史中,从来没有这么多人对这么少人,亏欠这么深的恩情。”
回复“冲天”获取影片高清版迅雷下载链接。该片如果未来有机会在大陆上映,请大家务必到影院观看。这是对于历史的尊重,也是对于影片制片团队的最大支持。
同样,撰写本文时亦参考公众号「毒蛇电影」文章。国内最好的电影公众号,在此一并推荐感谢。
对于文中可能出现的「敏感字眼」,请有举报癖好的人先看完影片,想想这段也许同样是你我父辈用鲜血浸染的历史。
冲天一怒,为国颜。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a01704rmgyr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Mr.Ben 微信号: skyswimmer1981
■ ■ ■
推荐阅读 ▼ 点击可阅